Ginger
Ginger
行動派、開副本、 創業路上學習者。以航行在大海眼光看待人生。關注領域有:設計 | 商業 | 心理。 → 歡迎訂閱本站加入 RSS reader → 合作來信:chenyijyun@gmail.com
假日朋友來訪,討論買房和生小孩的價值觀。
我認真覺得,我們這個世代,可以從 checklist 跳出來了,改成選會讓自己感到幸福的決定。
如果買房會讓自己,感到有穩定的根,有人生奮鬥的目標,那就買吧!
如果生小孩,可以讓自己感受到幸福,每天都很有趣,那就生吧!
反之,如果只是因為別人有打勾,我也要打勾,或是做這決定,只是為了回應某人的期待,社會的眼光,那產生困惑、怨懟的可能性就很高。
因為每個人適合的幸福生活都不同,也不用說對方做了什麼決定是錯誤,或是很傻等等。
這也是我遇到朋友做重大決定,多數會是以祝福心情來回應!幸福是每個人各自的 Solo ~
人生很有限,若能有 80% 人生都是感到幸福的,也算是玩得蠻開心的吧,這樣就足夠了。
我們這種專案公司,在計算利潤時候,最困擾就是這問題了吧!
雖然可以照既有財務公式,扣除進項,但實際上花費,是在人事成本上。
1. 實作設計工程時間
2. 勞心時間
3. 零碎的溝通
再加上,一段時間內會進行多個專案,不可能是一次一個專案,這點又和產線邏輯不同。
所以每次估價依賴是感覺和經驗,為了搞清楚一個專案是賺還是賠。
我們決定做兩件事:
1. 將專案拆成任務卡
2. 每張任務卡估點,估點包含時間和心力
一個專案結束後,可以得知:
1. 花費在此專案上的點數 / 總點數
2. 我們執行一點的成本
3. 客人購買一點的費用
只要客人購買一點費用 > 我們執行一點成本,就可以視為有利潤。
點數的好處是,包含勞心部分,比起單看時數會準很多,零碎溝通估算為點數,也能節省紀錄成本,因為我們每週都會規劃本週任務,可以一起搞定。
為了搞清楚自己是賺還是賠,真的是煞費苦心,算是找出一個方法了。

每天 5 小時 ,降到 1.5 小時,這成效很不錯
提供改變要點
FB 本身有上癮機制,壓力越大越會需要癮。我們在台北時每週會開一小罐酒,還常常去買來囤貨。搬到台中後,壓力減少,就不需要這些麻醉品。減壓是第一步
2. 開啟勿擾模式
因為 FB 體驗是沈浸式設計,他沒有斷點,也沒有出口。小說也是沈浸式設計,會讓人廢寢忘食,但小說有結束的時候。
開啟勿擾模式,先建立提醒點。
3. 用小說來替代 FB
打好地基,接下來要運用大腦機制,來克服想滑的癮頭。這部分會是一個挑戰,我決定要用癮頭 pk 癮頭,在 Readmoo 買了有興趣小說,想滑 FB 時候,只要一看到貓咪畫面,就去看一篇小說
4. 告訴自己現在是下班的人
等腦袋迴路建立起來後,可以慢慢擺脫小說,改成看到貓咪畫面,告訴自己現在已經下班了,我是下班的人。
半年努力,效果還蠻好的,提供給想改善滑滑的人。
昨晚商業思維的私董會,討論老闆心聲,好療癒~
我是憑著好奇心,走上這條路,我常常和陳俊嘉說,我真的很好奇接下來的光景,山的那一頭是什麼。
有老闆真的輕鬆多了,假日可以真正放鬆,有時會懷念 25+ 開頭的假日,成效不好,也是被老闆送去學習,不用扛任何事情。
經過幾年的失眠困擾後,我明白我需要一個老闆,扛下心理壓力。
後來,我請老天爺來當我老闆
稱之為老天老闆。
業績不好,就和老天老闆報告,接下來的改善業績專案,要做什麼事,預期成效。
我負責做事。
老天老闆負責保佑好運。
六個月後的事情,都交給老天老闆去安排。
這樣分工後,心理壓力小很多,睡眠品質也有明顯改善。
諸位小老闆們,想要減輕心理壓力,可以試試幫自己找老闆喔。
經過幾年療傷和學習後,最近嘗試將情緒卡導入我原生家庭。
我的觀察是,原生家庭系統,也許是靠責罵吵架在釋放平常累積壓力和情緒。
每次釋放都相當的戲劇化(drama) ,即時沒住在一起,也可以感受到颱風尾的威力。
我的假設是,生活中有很多壓力和情緒,如果可以被指認,當下就能釋放,如果沒有指認,自然會被壓抑成颱風。
認識情緒卡後,將這一套用在我和陳俊嘉身上,有卓越的效果。
如果能導入長輩身上,應該也能發揮消除颱風的效果吧(?
但要如何,讓情緒卡這一套導入長輩的腦袋呢?
成本太高了,需要有一個人隨時在側做服務,心力和時間成本不可行。
也很難,有情緒壓力情況下,人的大腦很難想到可以這樣做。
如果可以讓長輩,對這些感受有多點認識,也許當下就能完成指認。
想到這裡,開始實驗計畫。
我的作法是,先將詞彙編成字卡,加上數字。
數字很重要,因為對長輩來說,講自己的感受是很陌生的行為。但講 1、2、3 很簡單。
想像一個 LINE 的對話群,
1. 當對方開始丟一堆高強度訊息過來時,從中挑選幾張情緒卡,請對方選 1、2、3 。
2. 對方選完後,套入傾聽句型,請對方確認。
3. 情緒卡選完後,再選需求卡。
4. 這一回結束。
a. 間接指認情緒,減少惱羞攻擊。
b.講數字,不是講陌生的詞彙,降低長輩的門檻。
c.簡化步驟,承接情緒的人,只需要將自己當機器人,按照步驟操作,降低回應門檻。
—
實驗下來,意外我家長輩不排斥這作法。
而且還挖出,陳年老問題的最根本需求。和我們過往猜想完全不一樣。過往完全解錯方向
對我來說,是相當大突破,期望未來能將這些字彙導入進長輩的腦袋,讓他們講自己的感受。我們能省下更多猜心的精力,讓生活品質更好。
—
從去年開始,不斷思考這主題,因為看商業思維一個個案例,知道願景 & 品牌,這兩個好東西真的好棒,我也想知道要怎麼擁有。
來回思考後,從過去專案理解到
願景是羅盤,講述的是未來和改變,市場和解法不存在與現在,而是未來。視角是由「我們」出發。
比如說:我經歷過的專案「Tofutype 」「家庭診聊事」「女子戰鬥溫泉」。他們也有想改變的未來,但實驗性質高,是否最後會用這解法實現,其實不一定。
品牌,是信任累積後的 Tag 。 你可以大聲嚷嚷自己有什麼 Tag (行銷),但只有從客人嘴巴吐出的 Tag 才算是品牌。視角是由「客人」出發。也不是單純打行銷就有用,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需要調整。
比如說:野薑去年努力攻下 #精緻服務體驗 這個Tag ,除了自己要傳達,也要從流程和產品面改善,最終從客人嘴裡吐出「你們服務體驗很好」這才算拿下這個 Tag 。優質品牌通常會有一整組Tag 。
所以,這也可以說明 0-1 過程,可以先不用管品牌 Tag。因為很可能,解法要打掉重來好幾次。願景作為羅盤是比較重要的。
等到 1-100 時候,解法已經穩定,就可以開始將品牌Tag 一個個拿起來。而且這時候有客人,才有客人視角存在的意義。